首页   >>  大众健康   >>  健康资讯  >>  资讯正文

艾灸督脉,竟如此扶阳!

  发布时间: 2024-11-19  |   关键词:艾灸,艾灸督灸,扶阳补阳
如果常看武侠小说,一定听说过,打通任督二脉。那么这到底是什么脉呢?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在人体后背的正中线上,简单说就是从颈椎到尾骨这段距离,贯穿着总管一身阳气的督脉。古人称之为“阳脉之海”。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脉如其名,就如同汪洋大海,汇聚了全身经脉的阳气,并把这些阳气输送、布散到全身体表的肌肤腠理之处,发挥温煦机体,抵御外邪的功能。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俗语说:居家常备艾,老少无疾患。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中医有一个很好的治疗手段,就是督灸。在督脉上灸,借助督脉总督阳气的作用,激发出人体自身的阳气。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又将这种温热,通过复杂有序的经络系统层层传递到全身,那么身体的正气就自然建了起来。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中医说“正气存内,邪不可干。”正气一强,病邪可不就夹着尾巴逃跑了吗?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督脉起于会阴,并于脊里,上风府,入脑,上巅,循额。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邪犯督脉,则角弓反张,项背强直,牙关紧闭,头痛,四肢抽搐,甚则神志昏迷,发热,苔白或黄,脉弦或数。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督脉上行属脑,与足厥阴肝经会于巅顶,与肝肾关系密切,督脉之海空虚不能上荣于充脑,髓海不足,则头昏头重,眩晕,健忘。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两耳通于脑,脑髓不足则耳鸣耳聋;督脉沿脊上行,督脉虚衰经脉失养,则腰脊酸软,佝偻形俯。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舌淡,脉细弱为虚衰之象。督脉主司生殖,为“阳脉之海”,督脉阳气虚衰,推动温煦固摄作用减弱,则背脊畏寒,阳事不举,精冷薄清,遗精。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女子小腹坠胀冷痛,宫寒不孕,腰膝酸软,舌淡,脉虚弱亦为虚象。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1、督脉可以治疗神志病,热病,腰骶、背、头项局部病证及相应的内脏疾病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督脉总督一身之阳气,只要是阳气衰弱都可以在督脉上找到合适的穴位进行治疗。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现代医学命名的强直性脊柱炎、类风湿性关节炎、腰椎间盘突出症、骨性关节炎、骶骼关节炎、老年性骨质疏松症、股骨头坏死等。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尤擅治疗现代医学还没有很好治疗手段的强直性脊柱炎。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督脉可以沟通全身经络。通过艾灸督脉的综合作用激发协调诸经,发挥经络内连脏腑,外络肢节,沟通内外,运行气血,平衡阴阳,抗御病邪,调整虚实的功效,从而达到预防保健的目的。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2、艾灸督脉对于没有疾病的人还能起到保健与养生的作用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现代社会由于人们长期工作劳累,熬夜,饮食上吃太多凉性的食物(如从冰箱里冷冻的食物)还有越来越多的空调病,这些都大大消耗了人体生存所需最基本的----阳气。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所以人们才会感到身体越来越疲惫,精神越来越消沉,工作没有激情。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这些都在暗示人们身体的消耗的阳气越来越多,而不注重补充才会导致一系列的情况出现,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“亚健康”状态。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这些症状在现代医学上没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法。但是通过艾灸督脉这种物理性的治疗措施,不仅可以起到改善症状的作用。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还可以起到预防与保健的作用,这也是现代社会所提倡的“治未病”的保健养生思想。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3、艾灸督灸对女性尤为有效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女性按照中医的思想,属阴性体质,因而相比男性来说,阳气往往不足。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这也就导致女性往往易患寒性疾病,如往往手脚冰凉,痛经等等。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这些基本都是因为阳气不足不能温熙四肢、脏腑,以至于寒邪凝滞在这些部位导致疼痛不舒。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艾灸督脉可以让你的阳气在体内慢慢积聚起到大补阳气的作用,使之到达体表起到御邪防病,在内到达全身各处起到温通经脉、温熙脏腑的作用。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艾灸督脉对女性面部的黄褐斑、雀斑、痤疮等各种随着衰老的出现的症状,也能起到很好的改善作用。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这些都是通过调节全身的阴阳的平衡来调理全身的各脏腑的功能,以达到防病,保健的作用。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艾灸特点:效果好、安全无毒、调治百病、老少皆益、无副作用、舒适无痛苦。           

⊙注:本文章部分来源于网络,供交流学习使用(非商业目的)。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权,请告知删除。  

( 文章完 )
海福全自动多功能艾灸床产研基地  海福360°高科艾灸运营管理中心 粤公网安备 44011502001110号 粤ICP备2023058750号-1